博客年龄:17年5个月
访问:?
文章:921篇

个人描述

姓名:汪丁丁 位置:中国,北京 数学学士(1981年),数学硕士(1984年),经济学博士(1990年)。最近十年的工作: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和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教授,浙江大学跨学科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席,东北财经大学行为与社会跨学科中心学术委员会主席及主任,主持跨学科行为金融学实验班的工作。长期坚持的工作:胡舒立的《财经》、《新世纪周刊》、《财新周刊》和“财新传媒”学术顾问。教学及阅读领域:经济学思想史、行为经济学、新政治经济学,2006年至今创立并主编《新政治经济学评论》。2008年以来全力推动跨学科教育实验。在公共领域内所持的矛盾态度:批判主流,关注思想,拒绝媒体。对任何学说及其鼓吹者持温和的怀疑主义态度。2013年开始与信孚教育集团共同推广幼儿-小学-中学的跨学科实验教育(2015年因特殊原因不得不暂停)。

丁丁——关于油价的看法

2009-07-10 07:08 阅读(?)评论(0)

最近油价问题又起争议。先不看数据细节,平心而论,每一位读者(不论有车无车),走在杭州或北京街头,被汽车尾气困扰,很容易同意下面这些推测:

1)每公升汽油平均而言污染的人类“肺”的数目,在中国超过在美国。依据是:首先,中国人口密度与西欧相类,比北美高许多倍——不论是都市还是农村。其次,中国汽车尾气排放的标准远低于西欧。

2)中国司机们的行为,平均而言,与中国社会目前通行的“弱肉强食”基本一致,所以才有下述事实:世界年均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百分之二十发生在中国,尽管中国汽车总数不到世界汽车总数的百分之二。换句话说,我们汽车导致的死亡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十倍。此外,还应考虑司机们随意向车窗外扔垃圾、吐痰、弹烟灰、……,这些败德行为的外部负效应远远大于北美和西欧。

3)如果我们认真要选择中国自己的发展道路,那么首先就请我们寻求一种不同于“汽车文明”的生活方式吧,让我们养成“开车内疚”的习惯吧。虽然,这样的选择已经太晚或太难,因为,“居住—工作”距离迅速增加,公共交通又未必是更合适的替代方案。

我还可列举更多,不过,以上三项,足够推演出这一结论:油价在中国应比西欧和北美更贵,才是正确的资源定价。例如,假设人类生命的价值处处相等,那么,根据人口密度,油价在中国应超过北美若干倍!但是,另一方面,我的朋友,叶航,多年前,与我另一朋友,樊纲,持相同看法:汽车业与建筑业,统计而言是任何工业化过程的两大支柱,不论是GDP还是就业,都是最有效的发展方向。所以,我们还可以继续争论。

最后,我们不会忘记:油价偏高,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油的垄断性供给。与其它垄断行业一样,在中国,因垄断而带来的暴利,是价格居高不下的主因。但是,另一方面,假如你不喜欢过份依赖外国公司的话,或许你相信你最好接受这样的垄断吧?但是,……这是我们经济学家的思维方式,我们总要寻找相互驳斥的理由,但是,另一方面,垄断所致的收入不平等所带来的痛苦,几乎与过份依赖外国人所带来的痛苦相等:例如,2008年统计年鉴,不精确地,平均而言,收入最高的行业是银行业(约32万元),然后是金融业(约16万元),第三位的,你猜?是煤电水汽邮政铁路等垄断行业(约8万元)。这些数据都是平均数,记住,最初级的雇员的收入总是由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决定的,所以,他们的收入大致在每年2万元。然后,管理人员的年收入,以发改委规定的标准,不超过平均水平的13倍,那么,垄断行业管理者平均收入不超过26万。在这些管理者的平均数里面,不要忘记,高管人员的收入至少是管理者平均收入的5倍,也就是大约125万,同时,大公司有许多办法将高管收入摊入成本,这部分摊入成本的收入,不准确观察和估计(参照西方国家灰色经济与透明经济之比),大约是报税收入的3倍,这样,垄断行业高管人员的平均收入可达400万或更高。

为什么我坚持讲授“新政治经济学”这门研究生课程?因为我相信或迟或早,公众需要选择,在不同的发展道路之间选择,在不同生活方式之间选择,在不同政治过程之间选择。这些重大选择,称为“公共选择”。

   阅读(?)评论(0)
该日志已被搜狐首页录用:http://www.sohu.com/
作者已禁止网友对该文进行评论